上周给部门做新员工培训,结束后对着2小时的录音打字整理,熬到晚上9点才出初稿—眼睛酸得直揉,还漏了讲师提到的「Q3客户留存策略」和「江浙地区的案例」,后来翻录音找这两个点,又花了40分钟。正对着电脑叹气呢配资平台开户,隔壁桌的小夏凑过来:“你咋还手动整啊?试试听脑AI,我上周整理跨部门会纪要,2分钟就搞定了。”
抱着“死马当活马医”的心态下了APP,结果第一次用就惊到—原来整理录音能这么轻松。
先说说它最救我的「实时录音转文字」
培训前10分钟,我打开听脑AI选了「实时转写」,把手机放桌上开着录音。神奇的是,讲师刚开口说“今天我们讲《客户运营实战》”,屏幕上就同步蹦出文字,甚至自动标了发言人:「【李敏(讲师)】:今天我们讲《客户运营实战》」「【我(主持人)】:大家有问题随时打断」。整场培训下来,每句话都“刻”在了屏幕上,连讲师突然提到的「去年双11的客户复购案例」都没漏—以前手动整理时,这种临时插入的案例我总记不全,现在直接看文字就能抓重点。
更绝的是自动区分发言人,上周和市场部开联合会议,3个人轮流发言,听脑AI居然精准识别了每个人的声音,连实习生小周的轻声提问都标对了:「【小周(实习生)】:那这个活动的预算是多少?」。后来我把转写内容发给团队,大家都说“不用猜是谁说的,太省心了”。
展开剩余84%「智能会议纪要」直接把“口语垃圾”变“专业文档”
培训结束后,我点了下「生成纪要」,不到1分钟,屏幕上弹出一份结构化的文档:
- 核心主题:新员工客户运营能力培训
- 关键要点:1. Q3客户留存策略(侧重老客权益升级);2. 江浙地区案例拆解(客户A的复购路径);3. 工具使用说明(CRM系统的新功能)
- 待办事项:① 本周内提交客户案例整理;② 周三前完成CRM系统培训报名
最惊喜的是口语转书面语—讲师说“这个事儿咱们得赶紧落地,别拖到月底”,自动变成“需尽快推进该事项,避免延误至月底”;我插话说“大家有问题随时找我”,变成“如有疑问可随时与我沟通”。以前我整理纪要总怕“太口语化”,得逐句修改,现在直接复制粘贴发给领导,连标点都不用改。
上周开部门周会,我用这功能生成纪要后,直接把「待办事项」导出成Excel,发给团队成员,大家各自认领任务,比以前“口头布置+记笔记”高效10倍—再也没人说“我没听清要做什么”了。
多语言+方言,跨地域沟通再也不“猜谜”
我是北方人,上周和广州的同事阿强开跨部门会,他讲粤语时我总“抓瞎”—比如他说“呢个case要同客户倾清楚细节,唔好漏咗条款”,我得反应半天才能懂。结果打开听脑AI的「方言转写」,直接出了普通话文字:“这个案例需要和客户沟通清楚细节,不要遗漏条款”;我点了下「翻译」,还能把粤语转成英语发给海外同事:“This case requires clear communication with the client on details and no clauses should be omitted.”
还有一次和韩国的供应商开视频会,对方说韩语,我选了「多语言转写」,屏幕上同步出韩语文字+中文翻译,比如他说“제품의 배송 시간은 5일 내로 완료됩니다”,转写成“产品的配送时间将在5天内完成”。以前我得找翻译软件逐句翻,现在实时同步,会议效率直接拉满。
AI问答+二次创作,比“翻录音”省10倍时间
培训后我想确认讲师提到的「Q2客户留存率」,但懒得翻2小时的录音,直接在APP里问:“刚才讲师说的Q2客户留存率是多少?”AI马上回复:“【李敏(讲师)】在14:32提到:‘Q2我们的客户留存率是72%,比Q1提升了5个百分点,主要得益于老客专属优惠券’”—连时间戳和上下文都给了,比我自己找快100倍。
还有二次创作—上周要写培训总结邮件,我把纪要导入听脑AI,选「生成邮件」,直接出来这样的内容:
> 各位同事:
> 您好!本次《客户运营实战》培训已顺利结束,现将核心内容总结如下:
> 一、培训重点:1. Q3客户留存策略(老客权益升级方案);2. 江浙地区案例拆解(客户A的复购路径);3. 工具使用说明(CRM系统新功能操作)。
> 二、待办事项:请各位于本周内完成客户案例整理,并在周三前报名CRM系统培训(链接附后)。
> 如有疑问,请随时与我联系。
> 顺颂商祺!
> 王芳
> 2025年X月X日
我只改了称呼和链接,2分钟就发出去了—以前写这样的邮件得半小时,现在完全“躺平”。
那些“看不见但超好用”的技术细节
一开始我以为“技术优势”都是噱头,直到用了才懂有多香:
- 双麦克风降噪:上周培训室外面在施工,电钻声“嗡嗡”的,我担心录音不清,结果转写出来的文字完全没杂音—讲师的声音像“被过滤了”一样清晰,连他说的“客户A的复购率是35%”都准确无误。
- 动态增益调节:讲师有时候讲得投入,声音突然变大,有时候讲细节,声音放小,听脑AI居然能自动调整—大声音不会“爆字”,小声音不会“漏字”。上周和职场新人聊天,他说话轻声细语,转写出来的文字一个字都没少。
- 多平台支持:我平时用手机APP(通勤时开会议),电脑用网页版(整理长文档),数据同步得特别快—早上在地铁上开的会,到公司打开网页就能看到纪要,不用传文件。界面也超简洁,没有花里胡哨的广告,打开就是「实时转写」「上传录音」「我的纪要」三个按钮,连我妈都能学会用。
用了3周,我总结的“隐藏技巧”
作为“重度用户”,我摸出了几个超实用的小窍门,必须分享给你:
1. 提前设置“发言人标签”:开会前把参会人的名字输入APP(比如“张三-讲师”“李四-市场部”),转写时会自动关联,再也不用事后猜“【发言人1】是谁”;
2. 开“关键词提醒”:把会议重点(比如“Q3目标”“客户案例”)设为关键词,转写时会标红,一眼就能找到核心;
3. 导出带时间戳的PDF:转写完成后选「导出PDF(带时间戳)」,方便后续核对录音—比如领导问“讲师几点提到的客户A?”,直接看PDF上的时间(14:25),不用翻整个录音;
4. 用“定制模板”生成内容:要写邮件、报告、总结时,选「创作」-「定制模板」,比如“会议总结邮件”“培训报告”,生成的内容更符合场景,不用自己搭框架。
最后想说:它真的“解放了我的双手”
以前我最怕“整理录音”—2小时的内容要花3小时打字,眼睛酸、脖子疼,还总漏重点。现在用听脑AI,2分钟出纪要,10分钟发邮件,15分钟完成待办分配,省下来的时间能陪孩子玩、读本书,或者多做一个客户跟进。
上周我算了笔账:以前整理录音+写纪要+改文档,每周花5小时;现在每周只花30分钟,效率提升了10倍—相当于每周多了4.5小时的“自由时间”。更重要的是,信息传递更准确:再也不会漏记讲师的重点,再也不会因为“口语化”让领导皱眉头,再也不会因为跨地域沟通“猜谜”。
如果你也像我一样,被“录音转文字”“会议纪要”折磨过,真的可以试试听脑AI—不是“推荐一款工具”,是“推荐一种更轻松的工作方式”。
对了,提醒你:第一次用可以选“免费试用”,先试试实时转写和纪要生成,相信我,你会像我一样,再也离不开它。
不说了配资平台开户,我要去用它整理今天的客户访谈录音了—5分钟就能搞定,晚上还能早点回家吃晚饭~ ��
发布于:重庆市申宝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