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方浩逸 浙江中医药大学 学生 审稿:冯丽君 浙大邵逸夫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配资平台开户。
文章来源:邵医营养食之有理
已授权《临床营养网》转载
夏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,酷热的天气,烦躁的心情,人们经常感到不舒服。多数人会选择喝大量冷饮、冰啤,吃冰淇淋、冰镇水果、冰点等方法来解暑,但这种方式真的健康吗?
夏日养生贴士
盛夏酷暑炎热,温度一高,人们自然而然便流露出对冷饮寒食的喜爱。其实寒凉饮食固然可以避暑,但却只能起到降温的作用。夏热时节,饮食不宜一味追求“凉”,实际上更应重于“清”,这样才能真正地消暑度夏。今天就向大家分享一些夏季养生知识。
什么是暑邪?
暑邪是“六淫”之一,指夏至以后,立秋以前,具有炎热、升散等特性的外感病因,侵犯人体常导致暑病。《素问•热论》曰:“先夏至日者为病温,后夏至日者为病暑。”
暑邪致病有 伤暑和中暑 之分。《医学心悟•伤暑》曰:“伤暑者,感之轻者也,其症烦热、口渴……中暑者,感之重者也,其症汗大泄,昏闷不醒,或烦心、喘渴、妄言也。” 西医常说的“热射病”,就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。
所以在夏季要加强饮食补充,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。食补需遵循清淡可口的原则,尽量少用黏腻等肠胃难以消化的食物。
清热祛暑药膳
1
绿豆粥
(图片来源:微信公众平台公共图片库)
【来源】《普济方》
【组成】绿豆25g,粳米100g,冰糖适量。
【制作方法】
1. 将绿豆、粳米淘洗干净。
2. 将绿豆和粳米放入砂锅内,加水适量。
3. 用武火烧沸,再用文火煮至豆米烂熟。
4. 将冰糖汁兑人粥内,搅拌均匀即成。
5. 分早、晚2次食用。
【功效】清热解暑。绿豆味甘性寒,可预防中暑等热证;粳米味干性平,健脾益胃;冰糖补中调味,清热不伤正气。
【注意】本膳性质偏凉,适用于夏季暑热证或热毒证。平素脾胃虚寒者不宜多食。
2
二根西瓜盅
(图片来源:微信公众平台公共图片库)
【来源】《中国食疗学 • 养生食疗菜谱》
【组成】西瓜适量,芦根50g,白茅根 50g,雪梨50g,荸荠50g,鲜荔枝50g,山楂糕条50g,糖莲子30g,罐头银耳100g,石解25g,竹茹25g,冰糖适量。
【制作方法】
1. 芦根、白茅根、石斛、竹茹洗净,加水煎 取约汁250mL。
2. 西瓜洗净,挖出瓜瓤。
3. 雪梨切成小片,荸荠与山楂糕条切成丁,荔枝去核切成小块,莲子对剖成瓣。
4. 锅中倒入药汁,加入冰糖,用小火化开,放入雪梨、荸荠、荔枝、莲子煮开,再加入山楂丁即可起锅。
5. 瓜瓤去籽,与果料、汤羹、银耳一并装入盅内,加盖放冰箱冷藏1~2小时后上桌。
6. 分次食用。
【功效】清热解暑,生津止渴。
【注意】本膳性质偏凉,适用于暑热伤津,脾胃不和证。脾胃盛寒,素体阳虚,寒湿偏盛者禁用。
3
薏米扁豆粥
(图片来源:微信公众平台公共图片库)
【来源】《中医食疗学》
【组成】白扁豆50克,薏米50克,粳米50克,蜂蜜适量。
【制作方法】
1. 将白扁豆、薏米、粳米分别洗净后,将白扁豆和薏米用水浸泡2~4个小时(天热时要放在冰箱中)。
2. 浸泡好后,将几种材料混合放入砂锅中。
3. 倒6~8倍的水入砂锅中。大火煮开后,转小火,煮约1个小时,煮至薏米和扁豆均软糯软烂即可。
4. 食用时依口味调入少许蜂蜜。
【功效】健脾益胃,清热解暑。
【注意】白扁豆健脾、化湿、消暑;薏米健脾利湿,清热排脓。本膳兼顾健脾胃和消暑,适合多数人群。
4
荷叶冬瓜汤
(图片来源:微信公众平台公共图片库)
【来源】《饮食疗法》
【组成】鲜荷叶1/4张,鲜冬瓜500g,食盐适量。
【制作方法】
1. 将鲜荷叶洗净、剪碎;鲜冬瓜去皮、洗净,切片。
2. 将荷叶和冬瓜片一同放入锅内,加水适量煲汤。
3. 临熟时弃荷叶,加少量食盐调味即成。
4. 饮汤食冬瓜。每日1剂,分2次食用。
【功效】清热祛暑,利尿除湿。
【注意】本膳性质平和,常人、感受暑湿者皆可食用。
总结 · 夏季食养原则
(1)夏季食养应遵循饮食清淡、多食酸苦、少食生冷、解暑化湿、卫生饮食的原则。
(2)适量食用苦味的食物,如苦瓜、苦苣等,其中多含生物碱,可起到补气固肾、健脾除湿的功效,切记不能多吃,可能会影响食欲。
(3)同时也需适当吃酸味食物,如番茄、柠檬、乌梅、葡萄等,能够敛汗止泻祛湿,预防流汗过多而耗气伤阴,且能生津解渴,健胃消食。
(4)忌食油腻黏糯、煎炸炒爆等难以消化的食物;忌吃辛辣香燥、伤津耗液的食品。
(5)夏季注意饮食卫生,食物易变质,饭前便后要洗手,蔬菜水果要清洗干净,预防传染病。
(6)应补气养阴,清热祛湿。
封面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平台公共图片库
参考文献:
参考文献:
[1] 《中医基础理论》 科学出版社
[2] 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(2022)》
[3] 《中医药膳学》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
[4] 王同翠.夏季养生小常识[J].健康生活,2021,No.408(08):60-62.
[5] 付雷.《黄帝内经》四时养生[J].湖北中医学院学报,2006(04):42.
[6] 方雪,王珊,王永生,陈炯华.刍议中医治未病之夏季养生[J].国医论坛,2020,35(04):56-59.
[7] 辛宝.茶饮解暑,清凉一夏[J].工友,2020,(08):59.
[8]宋青,毛汉丁,刘树元.中暑的定义与分级诊断[J].解放军医学杂志,2019,44(07):541-545.
《临床营养网》编辑部
本站动态栏:
截止到 2025 年 7 月 6 日上午 8:00 时,本平台关注人数为:400201 名。更多信息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。
申宝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